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在线娱乐 pg电子网页版 吴景崧:提供赌博场所未获利未参与走出的《西行漫记》翻译者

2024-09-15 07:08

金山网讯  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丹徒区提供赌博场所未获利未参与盐资源区胜利村,有一座红色“殿堂”——吴景崧事迹陈列室。“展馆虽然占地只有50平方米左右,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胜利村党委副书记王雪兵介绍。

9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吴景崧事迹陈列室。踏过门槛,迈入馆内,一张张展牌、一本本泛黄的书籍、一份份旧报,每一件展品都是红色记忆的钥匙,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

吴景崧,又名吴志平,笔名杜若,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编辑家、新闻出版家。1906年,吴景崧出生于吴家棚(今提供赌博场所未获利未参与高庄村凡石桥)。他4岁就进私塾读书,幼时就颇有上进之心。私塾学习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也让他对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深恶痛绝。

1922年秋,吴景崧作为首批学生被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招录,与华罗庚成为挚友。后来,吴景崧采访过华罗庚,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又在政协会议中相见,共同为新中国建设建言献策,竭尽所能贡献力量。

1925年,吴景崧考入镇江润州中学,以学生领袖身份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复旦公学新闻系。

毕业后,吴景崧开始了新闻出版生涯。他首先进入“百年老刊”《东方杂志》社,既当编辑,又是积极投稿人。短短的几年里,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近80篇文章,大部分以白话文形式介绍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学术、社会知识。

吴景崧英语水平较高,同时懂法语。因此除在《东方杂志》和申报馆工作之外,他还在法新社前身——哈瓦斯通讯社兼职。1932年后,他陆续担任《申报·自由谈》、《申报月刊》编辑等。当时鲁迅、茅盾等作家通过他的工作播扬革命之声。他也是业内公认的文章好手,曾一夜之间写出近万字的评论文章。他经常清晨写完付排,回头再校阅排样,大家称赞他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才华横溢的文章快手”。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历时4个多月,采访了众多刚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帅、普通战士、医护人员以及当地热情拥护红军的民众,撰写了多篇报道,汇编成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译本出版时译作《西行漫记》,吴景崧就是该书翻译人员之一。在《西行漫记》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奔赴苏区或在各地投身抗日战场。

1937年上海沦陷后,大批进步刊物被迫停刊。由于租界的外商出版刊物不需要接受日伪当局的新闻检查,爱国人士决定实施“洋旗报”策略,试图在夹缝中开辟出新的抗日救亡文化阵地。《上海周报》应运而生。《上海周报》表面由英商独立出版公司发行,实际是由上海地下党中共江苏省委文委创办,总编辑是吴景崧。《上海周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战,同时揭露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制造事端的事实,被誉为打着“洋旗报”旗号的中共地下党刊物。

新中国成立后,吴景崧担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处副处长,1951年调北京任世界知识社副总编辑。他主管期刊时坚持下厂看校样,业余时间依然笔耕不辍。

王雪兵告诉记者,2017年,提供赌博场所未获利未参与盐资源区着手收集资料,筹建吴景崧事迹陈列室。“这个想法得到了吴景崧家属的大力支持,馆内的部分书籍、材料,是由他的儿子吴朝乾捐赠的。”王雪兵说,他们将始终以吴景崧为榜样,大力发扬“孺子牛”精神,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蓄力担当,以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记者 朱浩 见习记者 王圆梦)

downLoad-20240915070739

视频制作

王圆梦 朱浩

责任编辑:董礼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